021
意見者:Current ( 初學者 5 級 )
發表時間:2014-10-23 20:38:35
[ 檢舉 ]
淫心是怎樣的「心意識」變化所成的?
不說淫心,正說意淫(意、法的因緣)
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- May 15 Mon 2017 03:14
淫心是怎樣的「心意識」變化所成的?
- May 14 Sun 2017 01:55
禪定的定是否指入定?
- May 13 Sat 2017 03:02
如何能 練習 而 "覺"? 如何能 練習 而 "不執於五蘊"?
- May 12 Fri 2017 00:39
如何改掉悶騷的個性
悶騷這兩個字 常常都反而不是壞事情。
在我看來你的問題不大,有期許是好的,但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。
那位老師給你的建議,和你自己的認知 可能有點認知出入。
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和你一樣,大多數人都不是很開朗主動的性格
- May 11 Thu 2017 07:12
中華民國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
中華民國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 106年會員大會
2017.2.10
謹訂於中華民國106年2月12日(星期日)上午9:00分假台北市中山區行政中心大禮堂(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67號,捷運行天宮站),舉行本會第十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示範觀摩
敬 請
光臨指導
中華民國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
理事長 熊逸俊
秘書長 許春永
- May 10 Wed 2017 02:06
佛陀對佛弟子的期待為何?
020.善知識與精進不放逸
有一次,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,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:
「世尊!我剛才在禪修中這樣想: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,解脫涅槃的修行,就完成一半了!」
佛陀指正尊者阿難說:
「不要這麼說,阿難!為什麼呢?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,必能圓滿完成清淨的修行。我也是因為有善知識的助益,才證得了無上等正覺,然後成為他人的善知識,教導眾生以『依遠離、依離貪、依滅、向於捨』修七覺支、八正道,度化無數深陷於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眾生,讓他們超越而免於生、老、病、死的。
又,阿難!如果善男子、善女人能跟隨善知識修學,就有助於信、聞、施、慧等德行的增長與成就,就像月亮從初一到十五漸漸地變圓、變亮一樣。由於跟隨善知識修學,有這樣的方便與利益,所以說,具足善知識,是全梵行者。」
※ ※ ※
有一次,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,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- May 09 Tue 2017 19:37
世界太極氣功日4/29「客家公園」一同飆太極
「世界太極氣功日」是由美國堪薩斯城的太極拳團體所發起,自1999年起在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週末舉行,今年(2017),台灣首次發起響應活動,4/29在台北市「客家文化主題公園」內舉辦免費團練活動,邀請全台太極與氣功愛好者一同參與。
本次發起響應「世界太極氣功日」的活動發起人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李章智表示,太極拳和氣功對於健康促進的好處及功效,包含對於幹細胞增生等腦部病變的改善,以及憂鬱或躁鬱等問題的減緩,已獲現代醫學及相關研究的肯定。期許未來,能運用更先進的科技數位內容做為橋樑,透過AR/VR以及互動電子書形式之數位科技應用,與老祖先的養生智慧進行實境交流。
- May 08 Mon 2017 15:04
禪定所見之異象是真相還是假相?
- May 07 Sun 2017 02:16
冥想5分钟,等于熟睡2小时
这里教你一个简单、易学,有效的快速身体充电(休息)方法。——充电5分钟,等于熟睡2小时。
这个充电,就是冥想。
冥想是什么?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冥想是什么。简单安利科普一下。
《科学美国人》杂志2014年12月的主题就是冥想。
静坐冥想的历史长达数千年,近10多年来,科学界发现,静坐冥想对大脑的功能与结构皆有明显的影响,从探索到实践静坐冥想,都可能是改变身心的过程。
在几乎每一门宗教中,都可以发现静坐冥想训练技巧的踪迹。在一般大众媒体中,静坐冥想这个概念带有各式各样的意涵。在这裡,我们把静坐冥想定义为一种教化正向人格特质的心灵修养活动,例如,比较稳定且清晰的心境、平衡的情绪、带著关怀的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或甚至是爱与慈悲心。在我们刻意培养这些特质之前,它们一直潜存著,静坐冥想也是去熟悉「宁静且灵活的存在方式」的一种过程。
- May 06 Sat 2017 00:08
相應部43相應1經/身至念經,請問甚麼是身至念??
一、所謂的「身至念」其實就是身念處,這是四念處之一,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,念處的修行,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。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。
二、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、慧兩項,可導向無為之道:
1.定的修行: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,亦即禪定的功夫,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,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,會獲得基本的定功。
2.慧的修行:有了基本的定功後,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,作更微細的觀察,透過不斷地訓練,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,本質上是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由此破身見,即佛教所謂的「見法」,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,一旦見法後,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,從此對於世間事物,不再執著,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,在一定期間內,必定斷盡所有煩惱,証得涅盤無為。
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。
三、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:
〈一〉.身念處的修法,漢傳佛教較少教導,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。
〈二〉.其修行項目甚多,目前在台灣的教學,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
- May 05 Fri 2017 01:10
關心 與 擔心 ?
關心 與 擔心 ? 兩者看似相應,其實差異極大,為何? 一種是「當下的行為」,另一種是「未來的思維」。 "關心"屬於一種行為上的表現,它是當下的產物(無時間、空間概念) "擔心"屬於是心智的詭計,它利用思維帶您到了未來, 再因恐懼同時產生感知(即擔心...)。 但其實「未來」永遠不會到,我們總以為明天是存在的, 但真相只因為慣用大腦思維,才將未來(恐懼)帶來現在呈現。 這就是煩惱的起源,因為想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(故佛法言~三心不可得) 題主說得沒錯!關心與擔心,覺觀而已。 只要覺察念頭的虛妄(三心)即可,其它啥都不用做。 再三強調: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知妄即離,不假方便。
別擔心了,擔心是未來的事,而未來永遠不在當下。 阿彌陀佛!小樺淺見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526000015KK02641
- May 04 Thu 2017 20:42
鬼影實錄真實版 是真是假?